一,【木棉袈裟】講清楚木棉袈裟就要從佛教宗派說起。公元6世紀至9世紀中葉的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極盛階段,佛教的思想,理論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宗派先後興起,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,百家爭鳴的局面。寶塔禪宗就是其宗派之一。即我們現在所說的“禪那”。在印度,三千年前就有了禪宗派。由釋迦摩尼的第28代傳人菩提達摩從印度傳入我國。而且還帶來了一件禪宗開山祖師傳下來的代表禪宗的信物——木棉袈裟。後屢經戰亂,幾易其主,不知其蹤成為了萬眾追尋的千古之謎。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件佛教聖物木棉袈裟——(待續
二,【舍利子】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,(去世)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、兩塊肩胛骨、四顆牙齒、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。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,爭相供奉。今天我們看到的被供奉在佛堂的舍利子是——(待續
三,【盛世百合圖】這是一卷舉世矚目的存世唯一的一幅圖畫【盛世百合圖】。2008年奧運會期間為了表達億萬中國人民的期盼心情獻出了這份厚禮。【盛世百和圖】中的【盛世和諧版】作為國禮,由國務院2008春節團拜會獻禮聯合國科教文組織。代表了全中國人民的和諧世界、和諧社會、的美好意願,並被國家博物院永久收藏。
這幅歷時兩年構思創意,六位中國傳統工筆國畫家和一位書法家創作完成的【盛世百合圖】。全長 18米、高2.5米,圖文畫心全長9.9米、高1.9米,運用傳統工藝,蠶絹手裱。整幅圖從上至下共分為天局、人局、地局3部分。
(天局):以普陀山、五臺山、峨嵋山、九華山、阿裏山組成,圖間眾菩薩齊聚勝境,宏偉莊嚴,氣宇非凡,神聖慈祥。瑞霞繚繞,聖幡聳峙,暮鼓晨鐘之聲悠長絹上,展示出眾菩薩大願行之本源,隨緣應化、慈悲博愛。中華民族一脈相連。
(地局):著名書法家劉智莉以正楷書寫的《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一部。全長9.9米,高0.55米。筆鋒遒勁,技法純熟。
(人局):由108位小和尚組成。表情細膩,神態不一。作者以巧妙的構思,塑造出每個小和尚的特定儀態。……,性格鮮明,妙趣橫生。這幅由釋天幾師傅率隊完成的曠世佳作,氣勢恢宏,碩果僅存。創造了用繪畫手段演繹佛教文化的又一亙古奇觀。是敦煌繪畫技藝的延伸和發展。
四,【十六羅漢圖】羅漢,阿羅漢的簡稱,寶塔最早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。有三層解釋: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;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;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。在府邨看到的羅漢畫是十六羅漢圖,不是我們常說的十八羅漢,這是因為,從印度流傳到我國的羅漢原本只有釋迦摩尼的十六位弟子,中國人認為“九”是吉利數,因此總認為“十六”沒有“十八”(兩個“九”)好,就在十六羅漢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尊者,成為了“十八羅漢”。並且隨著佛教文化的蓬勃發展迅速傳播。十六羅漢分別是:
1,賓頭盧突羅奢(俗稱“坐鹿羅漢”)、
2,迦諾迦伐磋(“喜慶羅漢”、知一切善惡法)、
3,迦諾迦跋厘惰奢(“舉缽羅漢”)
4,蘇頻陀(“托塔羅漢”)、
5,諾矩羅(“靜坐羅漢”)、
6,跋陀羅(“過江羅漢”、意思為賢者)、
7,迦理迦(“騎象羅漢”、佛的侍者)、
8,伐奢羅弗多羅(“笑獅羅漢”、意思為“金剛子”)、
9,戍博迦(“開心羅漢”、意思為“賤民”或“男根斷者”,出家前是個宦者)、
10,半托迦(“探手羅漢”、意思為“路邊生”)、
11,羅骺(音:喉)羅(“沈思羅漢”、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)、
12,那伽犀那(“挖耳羅漢”、意思為“龍軍”,習慣上稱“那先比丘”)、
13,因揭陀(“布袋羅漢”)、
14,伐那娑斯(“芭蕉羅漢”)、
15,阿氏多(“長眉羅漢”、佛的侍者)、
16,註荼(音:圖)半托迦(“看門羅漢”、是半托迦的弟弟)。
五,【缽】(音:播)佛教法器。很久以前,佛教徒“一缽即天涯,隨緣度歲華,是山皆有寺,何處不為家”。持缽化緣乞食,隨時代變遷缽已成為證明身份的信物了。
六,【蒲團】蒲團是人們最常見的佛教法器。按顏色花型區分法師與眾人使用。
七.【梅蘭竹菊畫】中國畫歷史悠久,題材廣泛尤以梅蘭竹菊內容較多,又稱“四君子畫”。取其高潔堅貞之品格,飄逸清雅之姿質。
八,【花開富貴畫】牡丹題材畫。牡丹被稱“國色天香”寓意吉祥富貴,歷來有花中之王的美譽。是花鳥畫重要的表現題之一。
九.【如意】佛教法器之一。由於其初有瘙癢之功能,隨意翻轉達手不能到之處故稱“如意”。寶塔隨佛教逐漸繁榮衍生了“吉祥如意”的寓意。
十,【千手千眼經】觀音菩薩長出千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