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

寶塔山的故事

相傳在唐貞觀年間,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恭因醉打皇叔,被唐王貶到嵐州(嵐縣)一帶牧馬思過,馬坊一帶為牧馬基地,因他的行宮紮在今開府,所以開府就因此得名。

尉遲恭被貶後,悔過自新,日夜思念朝廷。為此整日借酒澆愁,郁郁寡歡,其妹見兄長愁眉不展,便與兄長道:“若兄長真心思念朝廷,何不在開府背後的高山上修建一座塔,登塔望主,以解思念之苦。”尉遲恭一聽大喜,就與妹說:“我今夜就修一座高塔,以表我思念唐王之心”。其妹想:一夜之間想要修建一座高塔,恐是兄長胡言。於是說:“若你能一夜之間建成一座高塔,那我就一夜為兄長做一雙鞋子。”想以此唬住兄長,沒想尉遲恭修塔心急,一口應允,只好與兄長打賭,天明雞叫時,鞋成塔就。太陽出山之時,一起登塔眺望長安。

那尉遲恭本是一個生性急躁之人,今又與妹打賭,就立馬調兵遣將,遂逐百萬只羊從朱家鎮(今朱家溝,當時是一個集鎮,屯兵之地)負磚上山,由於磚重,每只羊只馱兩個磚,一夜之間,山上山下燈火通明、人聲鼎沸。尉遲恭既要運料,又要指揮修塔,忙得不可開交。妹妹見兄長如此疲憊不堪,深感後悔。不覺天已漸亮,妹妹見山上塔已修的老高,擔心再修會把兄長累著,就學作雞叫,這樣一來山下的公雞都跟著叫了起來,尉遲恭聽到雞叫忙收工封頂。由於妹妹學雞叫,寶塔只修了一半。

太陽出來了,尉遲恭登塔遠眺,由於塔沒有修到一定的高度,視力受堵,所以無法看到都城長安。尋思一夜功夫白費,尉遲恭一氣之下昏死過去,在家中的妹妹聽說兄長因塔低望不到長安而昏死,深感懊悔,便留下為兄長一夜縫制的鞋子後自絕身亡。

尉遲恭蘇醒過來後,正欲找妹妹理論,忽有人來報,妹妹自知其錯以自絕身亡,尉遲恭一聽萬念俱焚,大吼一聲,抽出鐵鞭,揮鞭打向寶塔,頓時幾聲巨響,寶塔折成三截,其中最高一截飛過黃河落在延安,所以就有現在延安的寶塔山就是從開府飛過去一說。

尉遲恭兄妹修塔望主,情深心切的消息傳到了長安,唐太宗被尉遲恭兄妹的真情所感到,將尉遲恭召回京城,封其妹封為忠烈公主,厚葬於寶塔山旁,由於開府氣候寒冷,遂賜封了二畝晚種早熟田,後來人們又建起一座寺廟,鑄有四個鐵神像(可惜在文革時被毀壞)。

直到現在,在開府仍有這樣的傳說:溝對溝,岔對岔,要知公主墓,馬芋叢底下。據說公主墓的陪葬物有槽扣槽十八槽(餵馬的石槽)的金銀財寶。

寶塔山毀於抗日戰爭時期,1942年日寇侵占開府後拆寶塔將磚運到開府修了炮樓,鎮塔之物---唐代青瓷碟也被侵略者盜走,寶塔毀為平地,現在除了寶塔遺址外,還能看到一塊高大粗壯的巨石,據說是尉遲恭的栓馬樁,所謂的公主墓旁有三間簡陋的窯洞殘址,每到夏天,公主墓周圍蚊蟲成群,毒蛇出沒,還有一種罕見的雙頭蛇,讓人不寒而栗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