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畢業後,湖北女孩張澈就前往新加坡留學,目前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學院讀碩士研究生。面臨畢業,張澈的新加坡同學卻一點也不擔心房子的事兒。
她告訴記者,新加坡超過八成的人買的都是政府建造的保障性住房,價格和北京的商品房差不多,但是新加坡人的收入水平卻遠遠超過我們。
中國青年報:聽說你們班只有20多個學生?
張澈:據我了解,新加坡的大學大多采取小班教學。因為學生人數少,老師有更多時間關註每個學生的成長,上課時也有更多時間和同學交流。
在那裏,老師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,我們課余時間甚至會一起去看電影、吃飯,沒人覺得拘束。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毫無顧忌,沒人覺得尷尬或者怕老師不高興。即使觀點和老師完全對立,老師也不會否定。
不過有意思的是,新加坡的很多大學老師在外面都有自己的公司。對他們來說,當老師好像只是業余生活的調劑。
中國青年報:在新加坡讀大學,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麽?
張澈:首先,學習不能一味依賴老師。在課堂上,老師一般不會講全部的知識,他們十分註重學生的活躍程度,關註學生能否積極參與討論,能否提出自己的疑問等。每節課結束後,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課堂活躍程度打分。如果在課上不活躍,得分就會很低。
另外,新加坡留學生特別多。我們系就有來自印尼、緬甸、印度、文萊等國家的同學,中國留學生大概占了六分之一。
中國青年報:新加坡的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和生活樂觀嗎?
張澈:對他們來說,就業不是件令人擔心的事兒,他們顯得很輕松。還有,他們好像從不擔心房子的事兒。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數真正實現“居者有其屋”的國家。
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,新加坡開始推行“居者有其屋”計劃。他們的不動產鑑定住房體系分為兩類,一類是政府建設的保障性住房,他們稱之為“公共組屋”,類似於我們的經濟適用房,占整個市場供應量的80%以上;另一類是房地產商建設的中高檔住宅。公共組屋中,又有約6%是供出租的。
在新加坡,一套80平方米的公共組屋,大概賣40萬新幣,折合成人民幣約為200萬元,比商品房便宜約30%。這和北京的房價差不多,但要知道,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人民幣,排在世界前列,我們老師的年收入都有約40萬元人民幣。絕大多數人都會通過公積金貸款買房,貸款額度能達到房價的80%~90%。我們老師工作一年就能買得起房子了。
新加坡的公共組屋申請和審查也非常嚴格,一旦發現申請人弄虛作假,比如已經購買過組屋或者商品住房,當事人要面臨近3萬元人民幣的罰款,或者6個月監禁。據說,公共組屋的建造和買賣,完全由政府控制,不存在炒樓的現象。不過,公共組屋不允許養大型寵物,如果有投訴就會被罰款,寵物也要被帶走。
中國青年報:你覺得新加坡人了解中國嗎?
張澈:大多數人都有一定了解。他們普遍認為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很不錯,但就整個中國來說,不富裕的人還有很多。
我們學校打掃衛生的保潔員,很多都是中國人。他們覺得,一個真正經濟發達的國家,人人生活都應該很富裕,不應該有人來新加坡做底層工作。
新加坡地鐵車廂裏比較安靜,但一旦有中國人接打電話,就會很吵。所以,有人會抱怨一些去新加坡旅行的中國人素質不高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